• 枣庄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 2024-04-26     信息来源:

4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贾建军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 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硕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

周 涛 枣庄海关三级高级主办

刘永松 市公安局食药环森支队副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我市在4月20日至26日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活动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全面展示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新进展,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

  一、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

  (一)知识产权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我市已经成立了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2023年连续两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分管市长出席并作部署安排。2023年11月,市政府印发《枣庄市贯彻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此外,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枣庄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枣庄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知识产权创新政策和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二)知识产权创造潜能持续释放。实施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开展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行动,遴选12家专利服务单位作为“专精特新”辅导机构,对接山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国家专利局济南代办处,打通专利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22个月最快压缩到2个月)。山东泰和水处理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二等奖,兖矿鲁化和山东丰源轮胎分别获得三等奖。2023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703件,同比增长3%;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834件,同比增长17.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94件,比2022年底增加1.51件;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共计1252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25件。全市共拥有有效注册商标68424件,同比增加7061件,增长率12%;拥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41件,同比增加96件,增长率66.2%;拥有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29件。

  (三)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快速提升。实施专利质押融资、开放许可、专利导航、数据确权等专项行动,全力推动专利成果转化运用。2023年,全市已办理专利质押融资162件,融资金额超21亿元,同比增长98%,企业专利实现“点纸成金”,获批2022年度专利质押融资省级贴息补助625万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023年5月,我市承担的3项省级专利导航项目通过验收,获全省通报表扬。积极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共有20余家单位的400余项专利纳入省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平台。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2家企业在省平台取得数据知识产权存证证书。2023年,“山亭地瓜枣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获省级财政资金30万元,山亭地瓜枣入选“山东地标名片”;山东欧乐食品有限公司、枣庄市三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山东枣店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产品入选“山东地理标志(原产地)优质产品”,极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四)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全面增强。强化行政司法保护。2023年,全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立案25件,作出行政裁决19件;办结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19件;办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案件14件、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4件。全市法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8件,审结711件。设立枣庄市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英国)工作站,着力解决企业海外维权的痛点难点问题。抢抓政策发展机遇。互联网小镇和城头豆制品市场顺利通过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延续审查;台儿庄古城申报成功第一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指导“峄城石榴”申报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峄城石榴”注册商标专用权、违规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违法行为。争取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综合奖补资金196.84万元,数额位居全省第8位。加强案例宣传教育。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的某专利侵权纠纷公益维权案件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维权与调解十大典型案例,查处的侵犯某地理标志案件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市法院审理的某商标侵权案入选2023年山东法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市公安局侦办的2起假冒注册商标案获公安部贺电表彰。

  (五)知识产权服务效能稳步提高。探索企业合规前置。在全省范围探索知识产权合规试点,确定7家试点企业,举办合规培训班,发布10余个指引文件,设立公益合规顾问,帮助企业建立合规体系,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推动专利标准实施。2023年6月,枣庄市地方标准《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填补了省内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标准空白,并在我市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中逐步推广应用,有效规范了专利非正常申请、商标恶意注册等行为。创新专员通办模式。率先打造“知识产权专员通办”新模式,首批遴选40余家重点企业为服务对象,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压缩知识产权事项办理时限80%以上,推动全市3项专利标准化项目实现新突破,实现“一家企业一名专员、精准服务一次办结”。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滕州市和市中区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枣庄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和枣庄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公示名单。

  二、本次宣传周重点开展十二项活动

  (一)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发布枣庄市知识产权取得的成绩、工作经验及下步工作计划。

  (二)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各区(市)、高新区局会同公安等部门在广场、集市、商场等地方设置宣传站点,组织现场咨询宣传。

  (三)举行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基层工作联系点试点建设启动仪式暨知识产权保护现场观摩活动。

  (四)代表委员知识产权行,组织调研服务队深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一线服务。

  (五)市区联动组成知识产权调研服务队,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走访“两高四新”产业体系的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现场为企业提供服务。

  (六)知识产权进高校,在枣庄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举办高校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宣讲知识产权知识,推进高校存量专利盘活专项工作,助力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质量提升。

  (七)知识产权进小学,选择枣庄市实验小学、立新小学为活动地点,举办知识产权趣味讲堂、手抄报展示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性教育。

  (八)举办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九)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政策文件宣贯会暨知识产权调解业务、行政裁决培训班。

  (十)召开专利质量提升座谈会。

  (十一)市区联合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以商品流通领域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十二)充分利用枣庄广播电视台、枣庄日报等官方媒体设立知识产权宣传专题,播发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典型经验,并利用微信公众号、鲁网等渠道,及时报道我市知识产权宣传情况。

  三、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部署

  今年,我们将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知识产权工作部署,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强化贯彻落实、挖掘创新动力、提高保护效能、提升运用效益、增强服务质效、强化宣传培训六个方面,采取24项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能、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枣庄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同成员单位,竭诚为广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答记者问
    01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请介绍一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李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知识产权助力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送好政策。我们充分利用质押融资贴息政策,争取2022年度省级质押融资贴息补助625万元,惠及我市52家企业。我们全力争取省级专利导航项目,指导推荐我市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申报,2023年,我市承担的3项省级专利导航项目高分通过验收,获得省级主管部门的通报表扬,清峦福兴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高端智能化数控机床产业专利导航》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并获项目资金40万元。“山亭地瓜枣”在全省900余个地理标志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省级财政资金30万元,实现我市零的突破。

  二是搞好服务。开展知识产权主体培育活动。建立了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企业库,涵盖120家企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入企调研一线服务活动,为企业现场提供服务。开展“入园惠企”活动。组成调研组赴各区(市)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宣传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开放许可等惠企政策。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累计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近100次,深入150余家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开展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为全市共16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差异化、特色化企业专利专题数据数据库近200项,针对11家重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现场服务。

  三是搭建平台。我们建成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济南代办处枣庄工作站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枣庄受理窗口,推动知识产权业务本地化、便利化,基本实现专利质押融资审批当天办结。2023年,枣庄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选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公示名单;枣庄市政务服务中心及枣庄常大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备案名单,有效提升了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枣庄市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机构首次在海外成功布点,并设立枣庄市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英国)工作站,为外贸企业出海护航。

  四是创新提质。在全市11家三星级以上的市场监管所开展枣庄市知识产权保护基层工作联系点试点工作,推动“市+区(市)+镇(街)”知识产权保护“纵到头横到面”全覆盖工作模式,提升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建设“枣庄市商标品牌指导站”57家,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枣庄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30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基层延伸,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效。此外,我们还在知识产权标准化、公共服务模式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创新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02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枣庄中级人民法院在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硕:近年来,枣庄法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协同配合工作力度,形成执法司法协同发力、共同保护的工作格局。

  一是畅通纠纷解决渠道。2022年,枣庄法院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签署《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拓宽诉调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对接等路径,畅通线上线下调解与诉讼对接渠道,协同开展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截至第一季度,诉前调解成功1158件。同时健全完善“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渠道,截至第一季度,经过枣庄法院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案件46件,拓宽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途径,便捷高效地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二是深化协同保护机制。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府院联动机制,2023年枣庄法院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业务协作机制,开展同堂培训、联合宣传,共享技术调查官及信息互通,有效促进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同时,枣庄法院主动加强与行政职能部门、产学研用各领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各类创新主体司法需求;坚持审理与治理并重,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向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发出司法建议,实现知识产权类案诉前联调联解,推动建立跨区域执法办案协作及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三是强化大保护工作格局。枣庄法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工作,会同淮海地区十地市中院与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协议书》和《关于加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书》,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建立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知识产权案件风险预警机制,共建淮海区域“行政+司法”双协同保护联盟和跨区域协作机制。

  下一步,枣庄法院将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加强与行政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完善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做实双赢多赢共赢,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

03山东法制报记者:海关是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请问枣庄海关做了哪些特色工作?

  周涛:海关在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也叫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包括“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两种模式。我国海关已经建立起一套包括报关单证审核、进出口货物检验、对侵权货物的扣留和调查、对违法进出口人进行处罚以及对侵权货物进行处置等环节在内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枣庄海关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围绕增强保护能力、深化执法合作和提升监管成效等三个方面,高质效履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职能。

  一是持续增强保护能力。实现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创新举措在枣庄落地,为货物通关提供守法便利,进一步降低进出口企业通关、权利人维权等成本。对跨境电商企业、境内服务商、消费者等群体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在侵权风险防范、合规货物通关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及时剖析典型案例,切实提高市场各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常态化开展“关企面对面”“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举办专题培训,解读法律政策,利用办事大厅、监管现场等做好普法宣传,年均覆盖企业200余家。

  二是持续深化执法合作。加强多方综合治理,参与枣庄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建设,内外协同、多维共促,做到“合作机制化、研讨定期化、培训联合化”,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强海关市监合作,以我关和市市场监管局签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备忘》为基础,细化实施共享重点企业、案件线索移交、执法互助对接、实施保护协作和开展联合宣传等5个方面工作,为企业依托知识产权“走出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是持续提升监管成效。突出监管重点,结合辖区商品结构、货源地分布等要素,研判“渠道漂移”“口岸漂移”风险,对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高风险路线实施重点监控查验。突出创新赋能,落实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要求,深化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积极运用单兵系统、在线识别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管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扎实开展“龙腾行动”“蓝网行动”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培塑“龙腾行动”重点企业7家,有效营造公平有序的口岸营商环境。

04大众网记者:枣庄公安在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刘永松:2023年以来,枣庄公安机关深入贯彻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打防治建”相融合工作新体系,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台的《枣庄市公安局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十大举措》被公安部七局作为典型经验推广,相关工作举措先后被省工商联评为“全省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典型事例”,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服务重大项目护航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现将有关内容发布如下:

  一是实施“11057”工程,构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制度体系。按照省公安厅护航高质量发展行动部署要求,市公安局党委高点谋划、系统规划、精准实施,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市公安局第13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审议,有力有序推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落地见效。制定印发《全市公安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4份创新机制文件,配套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机制、派出所联系点制度。围绕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建立《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全力开展“11057”工程,积极打造“枣安知识产权守护你”品牌。分别与温州市公安局、徐州市公安局签订《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区域合作协议》,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共治公安合力。

  二是突出“数智”打击,提升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新质战力。坚持“人力情报+数字导侦”双轮驱动,强势开展“昆仑”“蓝剑”等系列专项行动,以高压严打筑牢防线,以数字作战提质增效。依托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派出所联系点、联络警官建设,以基层所、队为主建单元,在“枣安·食药环森”微信小程序开通线索举报窗口,畅通线索举报快速处理渠道;依托食药环森数字化作战中心,组建由8部门15名业务骨干联合组成的数字战警战队,综合运用大数据信息,准确研判当前知识产权领域犯罪规律特点,实现知识产权犯罪类案线索预警、深度研判、精准输出、全链打击。2023年度,全市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多人。先后破获侵犯本地知名企业商业秘密案、非法制售用于锂电重点项目的伪劣管材案、特大制售假冒品牌特供酒案、制售伪劣知名品牌货车静电拖地带案、特大制售音像制品侵犯著作权案等一系列大要案,多次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公安部专发《贺电》表彰,有力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1+6+N”网络,打造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联动格局。通过搭平台、建机制、组网络,重塑机制流程,创建“一个中心、六大机制、N个共治模式”的知产保护新网络,提升联动治理效能。会同检察、司法、市场监管等8部门成立“枣庄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在分(市)局建立分中心、派出所设立联络站点、企业设置知产保护驻企工作站。依托市级联合执法中心,建立线索情报导侦、行刑衔接会商、联合执法协作、数据共建共享、集中宣传联动、人才组建培训6大联动机制。通过搭建技术人才、专家人才、“公职+社会律师”三大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智库,点对点为企提供维权援助公益服务,助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走深走实;与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签订《侦查、检察、审判职能衔接合作框架协议》,以破解知识产权案件执法难题为牵引,依法推进合规治理、认罪认罚等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先后与枣庄市浙江商会、滕州中小机床协会、鑫迪家居(企业)签署《知识产权保护警务联络框架协议》,畅通行业协会、区域商会、重点企业常态化合作渠道,着力构建“亲”“清”警企关系,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下一步,枣庄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枣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以更高标准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实举措服务营商环境建设,为护航我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奋勇先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