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山亭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四员”作用,注重“四力”齐发,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全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再提升。
一、当好“领队员”,聚焦组织保障“发力”。知识产权是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石,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山亭区成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14个部门分管同志为成员,并制订印发了相关工作规则、细则,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组织领导。市场监管部门与开发区联合成立了知识产权服务办公室,延伸知识产权服务“触角”,夯实知识产权服务基石。山亭区把发明专利授权量、马德里国际商标、地理标志,知识产权贯标、质押融资等作为奖励标准列入《山亭区“521”企业培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修订版)》,市场监管局成立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知识产权)专班,统筹协调全区知识产权考核工作,负责对全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日常工作的指导实施,组织落实绩效考核知识产权“专利质量”和“行政保护”各项指标,全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山亭区率先被市市场监管局推荐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地理标志品牌18件,位列全市第一;截至第三季度,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497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2件。
二、当好“服务员”,围绕服务企业“给力”。山亭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在全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摸底调研。该局深入到辖区重点企业,认真听取企业心声,梳理企业需求,宣传知识产权优惠政策,着力解决企业难题。为帮助企业进行专利预审快速备案,该局实施“动态化”帮扶和“常态化”管理,第一时间为全区2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海洋类相关企业在国家(山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备案,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到国家(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汇报专利预审备案工作。截至目前,气味王国、核芯光电等9家企业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具备了快速审查资格。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当好企业和银行的“红娘”,为企业融资进行“牵线”,搭建银企“联姻”的桥梁,今年以来,全区已有3家企业成功获得专利贷款共计1880万元,另有1家企业已经进入专利贷款银行审核阶段。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导航项目条件及名额要求,积极推荐既是高企又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山东天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省专利导航项目,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天畅环保有限公司获批全市唯一企业类导航项目,并获得项目扶持资金20万元。
三、当好“宣传员”,紧扣舆论宣传“加力”。山亭区市场监管局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以元旦、春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日等为重要节点,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大集等活动。通过悬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在人流聚集处设置假冒伪劣商品展示区、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为群众讲解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方法,广泛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和打假识假知识,让群众近距离了解知识产权工作,倡导群众遇到知识产权和消费维权问题请拨打12315热线,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今年以来,先后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8次,接受群众咨询16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同时,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加强与部门之间的联动,4月26日联合区公安分局开展了知识产权周集中宣传活动,活动期间摆放展板26块,展示假冒伪劣商品100余件,向群众发放《商标法》《专利法》《食品安全法》等宣传资料300余份。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山亭区知识产权服务群,全区知识产权企业均被邀请进群并不断充实,群内成员达100人以上,印发《山亭区知识产权攻坚年服务手册》300份,在群内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基础知识、专利运用等知识的宣传。
四、当好“守门员”,强化多元共治“助力”。在全市率先联合司法局成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协调联动、高效便捷、司法保障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全市率先联合公安分局印发了《关于联动执法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跨部门办案协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在全市率先与杭州市余杭区签订跨区域网络监管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建立跨地域网络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查处和数据协查等合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办案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检查,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执法效能,强化重点市场、重点领域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相关规定,通过信用监管平台、政府网站、山亭市场监管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积极营造知识产权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查处侵犯知识产权领域行政处罚案件6起,正在查办的假冒专利侵权案件3起,有效保障了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